全身振动训练对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肺疾病具有发生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社会负担。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发现,一定振动参数的全身振动会引起相应器官功能和形态变化,最终影响组织中物质分子结构、生物氧化及能量代谢过程。合理利用全身振动训练会对机体带来有益的生物学效应,而不适宜的机械振动可能会造成器官及组织的损伤或功能性损害。
此全身振动训练作为干预方法,在运动员体能训练、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骨质疏松等诸多疾病中都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心肺疾病的治疗研究较少,因此,开展全身振动训练的心肺生物学效应研究对预防振动病和有效提升振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系统的血流量主要受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同时各部位的肌肉收缩对于该器官的血流量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血流量的增加有助于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目前相关文献表明,全身振动训练后机体外周循环血流量增加近14%,参数为5-7min/45Hz的振动可以使小腿血流量增加近46%。而频率为30Hz和50Hz的振动训练也可明显提高前臂血流量,其效果至少可持续9min,说明不同振动频率的训练均可作为提高血流量的方式。循环系统内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心率及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都与循环系统的血压变化有密切关系。以往研究结果显示,人和动物短时间接触1.3g以下低频率全身振动,会出现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较大振动强度即3g时就会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肌结构损害。受试者接受1年的全身振动训练,心率会显著增加,同时最大摄氧量和肌肉力量也显著提高。3 对循环系统心肌细胞、心脏自主神经、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组成,每个心肌细胞之间靠一种叫闰盘的相互连接,齐心协力的一起收缩和舒张,从而构成心脏的跳动。研究发现,低频率全身振动训练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较大振动强度可导致心肌结构损伤,高振幅振动可引起乳头肌收缩和左心室收缩抑制。全身振动训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大多集中在减轻肺部疾病的临床症状,而对其改善肺部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较少。Pleguezuelos等发现,全身振动疗法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肺容量,增加呼吸肌肌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Furness等也发现,全身振动治疗相比传统的物理康复训练,并没有加重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反而提高了患者从椅子坐位到站起、转身及步态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综述全身振动疗法对心肺功能影响的最新国内外研究,发现全身振动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其在循环系统疾病的临床运用上研究甚少,对于一些由于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萎缩等老年性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目前全身振动训练对心肺疾病的研究较少,望广大学者及专业人士深入探索研究。